外国语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(2020-2025)

作者: 时间:2020-07-01 点击数:

一、建设思路

以建设我院重点培养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主要任务,经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,特别是加强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,以期在英语、泰语和越南语三个专业建设上取得新成效,建立一支实力较强、职称较高、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,逐步培育在我校乃至广西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。一方面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全面加强核心课程建设,全方位进行教学改革,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外语人才,提高社会服务能力,扩大专业社会影响力,提升全院的整体实力与水平。另一方面,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,逐步优化专业结构,推进培养模式多元化,完善课程体系,加强校企合作,强化实践教学,致力协同育人,加强质量监控,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。

二、具体目标

(一)师资队伍建设

主要建设内容:系统构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师教学团队,形成基于英语、泰语和越南语的布局更加合理、特色更加鲜明、目标更加明确的师资队伍;系统构建一支结构合理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,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教学创新团队,引进或培养3名以上专业带头人,10-1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,使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达10%左右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18%左右,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%以上;建设1个外语教学创新团队;建设1个英语教育教师培养团队;建设1个翻译理论与实践团队。

课程与教改建设

主要建设内容:进行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,加强教育教学和课程体系研究,形成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,并为申硕做准备,开设与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、专题讲座。力争每年取得3-5项校级课程教改立项,1-2项区级教改立项,每个专业建成2-3门核心课程。

实践教学平台建设

主要建设内容:全面推动各专业与政府、行业、企业、中小学的全面化、机制化、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,在维护好现有资源的情况下,再建8-10个教学实践基地,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;在学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,建设1个东盟商务实训室和1个商务英语实训室;在建设期内,争取在泰国、越南等国家建立教学实践基地。

(四)人才培养质量

主要建设内容: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“英语+教育”,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,英语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技能突出,善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,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,同时掌握现代教育理念,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、管理、研究的专业人才;英语专业外贸和旅游酒店管理方向采用“英语+专业+证书” 的人才培养模式,创新培养学生考TOEIC证书,注重学生个性发展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;泰语、越南语专业采取独具特色的“3+1”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和“外语+专业”的培养模式,安排学生在百色学院学习三年,到泰国和留学一年,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方式,有益于增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和加深对泰国和越南国情的了解。

(五)国际交流与合作

主要建设内容: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,加深与泰国、越南等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关系,做好“3+1”人才培养模式,每年选派70名左右的学生到国外学习一年;进一步拓展与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英语国家及亚洲国家的合作与交流,建立良好的语言与文化交流平台

三、建设举措

(一)加强顶层设计,科学规划专业建设的路径

学院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,坚持服务学生发展、服务区域发展,构建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。依据“强优、育新、调弱”的思路,建设好3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,充分彰显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、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特征。

(二)推进模式多元,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

学院从服务学生发展和服务地方发展出发,针对“生源构成的多样化”、“满足地方经济建设、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需要”两个问题,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。通过专业融合交叉,培养具有“英语+教育”、“外语+商务”、“外语+旅游、酒店管理”等特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,形成卓越应用型、高素质技能型、复合应用型三足鼎立且有机互动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,以适应不同业态和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。

(三)完善课程体系,建设优质课程资源

按照“提升人文素养、夯实专业基础、突出实践能力”的思路,构建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。课程体系要逐渐体现“横向分类、纵向分层,学段衔接贯通、学科融合渗透”的特色,为学生的全面成长、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。学院层面重点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建设,专业系层面重点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合作课程建设,每年建好每个专业2门以上的核心课程。学院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、改变教学方式、提高教学效率。

(四)强化实践教学,将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

学院将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,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,充分利用我院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基地,做好见习、实习、实训工作,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。各专业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,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,更新实践教学内容,创新实践教学模式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,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;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的作用,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创造条件、提供支持;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,确保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项实践创新项目。

(五)致力协同育人,实现开放发展合作共赢

建立我院“四纵四横”的协同育人机制,横向分为校企、校校、校地、国际协同,纵向分为组织协同、平台协同、项目协同、活动协同四种方式。各专业不断强化与行业企业间的深度合作,实施与合作单位及企业实现“零距离”、“无缝对接”的专业教学,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、共同开设校企合作课程、共同建设校企合作基地、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。

积极拓展与境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,不断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机制,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。大力开展国际化专业建设,办好泰语和越南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,探索英语专业的合作新模式,在英语专业开展全英文授课,积极建设国际化校园。

(六)加强质量监控,推动专业建设水平稳固提升

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、英语教育师范专业认证和翻译硕点建设为契机,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,突出内涵建设,突出特色发展,强化办学的合理定位,强化教学中心地位,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
四、保障条件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
充分发挥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,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,审议拟新设和调整的专业,指导专业建设、评估和认证等工作。

(二)促进教师发展

根据专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,选派优秀教师赴境外、校外研修,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。开展院内公开课、示范课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和资深教师、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。开展院内教学能力培训、教学经验交流、教学文化建设等活动,引导教师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

(三)打造专业特色

树立“一专业一特色”的理念,加强专业特色建设,着力培育和凝炼体现特色的专业文化和专业精神,使之成为师生的价值追求。加强教学文化建设,强化师德师风建设,形成教书育人、爱岗敬业、乐于奉献的优良教风。加强学习文化建设,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,形成勤于学习、勇于创新、诚实守信的优良学风。加强教学管理文化建设,形成领导重视教学、政策保证教学、教师倾心教学、科研促进教学、经费保障教学、管理服务教学的长效机制。

 

外国语学院

1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0年6月30日

 CopyRight © Baise University. All Right Reserved
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
地址:百色市右江区百色学院澄碧校区 邮编:533000 电话:0776-2848127